报告人:郭万林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航空航天飞行器越来越成为具有可控推力的高速运动的综合信息平台;而伴随着摩尔定律自2003年进入90纳米尺度以来,人类对低维纳米材料结构的时、空、能量分辨以及可控制造技术都产生了由量到质的飞跃。随着尺度的缩
小,固体的柔韧性变得特别优异,而且在纳尺度下,力电磁热等外部作用与由电荷、分子轨道、电子结构和电子自旋态构成的物质的局域场处于同一能量尺度,力学作用等外场与物质的局域场间存在强烈耦合。同时,至柔的人脑代表着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前沿,
已经从基因、蛋白质、结构组学研究进入连接组学时代,但认识人脑的信息处理逻辑和动态物理力学机理仍然迷雾茫茫。这种柔性和纳尺度多场耦合使得在宏观尺度难于实现、不能理解的力-电-磁-光-热耦合性质和智能特性在一般的低维体系中广泛存在。这为
力学学科和信息、能源电子、分子仿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里结合我们十多年来对连续介质力学、量子力学和纳尺度物理力学的研习应用实践,就低维柔性体系物理力学行为的认识谈一点粗浅的体会。1)低维体系的时空能量关联和柔性性质;2)低维柔性体系的弯曲泊松效应、力学行为的量子效应、半导体激子动力学的线性应变梯度效应等新的物理力学性质;3)从柔性体系的多场耦合看能量转换和信息处理。最后结合蛋白质组学和神经科学的进展管窥科技发展的一些方向。
简介:郭万林,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教授。1981-199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学习并获得飞机结构与强度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学科做博士后、副教授、教授。2000年以来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他长期从事三维疲劳断裂和飞机结构三维损伤容限研究,发展高温复杂环境下材料结构的服役性能预测能力;近年对低维纳米功能材料力电磁耦合的物理力学行为与能量转换机制等前沿问题,结合纳米管、纳米线、石墨烯以及二维纳米材料体系等,开展了积
极的物理力学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在Nat. Nanotech., J. Mech. Phys. Solids, 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中国科学等 SCI 源刊物发表论文 260余篇,获国家专利10余项。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时间: 4月22日下午14:00-15:00
地点:力学一楼 239 会议室